没有比马斯克收购Twitter更糟糕的事了
2022-05-08
埃隆· 马斯克(Elon Musk)的阳谋终于遂愿:美国西部时间4月25日上午,Twitter董事会全票通过并接受了马斯克的收购和私有化要约。这家在2007年创立的社交网络公司,将以每股54.2美元的价格和约合440亿美元的总计交易规模,全资出售给马斯克这位手握特斯拉、SpaceX和星链等9家公司的科技巨鳄和世界首富。
这无疑是一场事先张扬的收购:从马斯克在3月14日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了以28.9亿美元收购Twitter 9.2%股份的“秘密报告”;到他在接下来20多天持续在Twitter上掀起的“改造Twitter”的舆论战;接着是违反美国证券交易法律规定,延迟至4月4日才将持股Twitter股票一事公之于众,操纵了Twitter股价自2018年以来的罕见增长;再然后是马斯克与Twitter董事会围绕着董事席位的虚以委蛇和互相试探,直至抛出收购要约,扬言绝不接受失败,遭遇Twitter董事会“毒丸计划”的狙击,长达两周的诡异沉默与暗地媾商,最后Twitter董事会缴械投降,接受了马斯克既定的一切。
它比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更无数倍地接近一场“闪电战”的真正含义。而更不寻常之处在于:这是近50年的全球科技商业史上绝无仅有的超级富豪个人鲸吞一家上市科技公司的案例。与微软收购职业社交网站领英(LinkedIn)、Facebook收购聊天工具WhatsApp,还有谷歌对摩托罗拉的收购都显著不同的是:马斯克拿下Twitter,并不意味着他掌控的特斯拉、SpaceX和星链能从Twitter那里得到些什么,而在于马斯克个人能从Twitter那里获得什么。而作为一个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个人,440亿美元,居然是马斯克付得起的、比历史上任何一家科技巨头收购另一家科技巨头都昂贵的代价。
而这正是令人不安的危险气息的来源:一个寡头式的人物,用财富和舆论上的号召力,掌握了世界上最大的言论广场,然后站在这个广场矗立的水晶柱顶端,俯视着密密麻麻的喧哗众生说:我,可以带给人们更绝对的言论自由。
图源:unsplash
“言论自由”是一个具有致命诱惑的概念,对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都是如此。听到这四个字的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面色潮红、血脉贲张,甚或懒得思考“言论自由”作为一个充满争议的语汇,在历史溯源、政治权利、法律定义和社会伦理上的意义、边界与内在矛盾。谁能反对言论自由呢?可是,谁又能心安理得地享受被世界首富重金收买的“言论自由”呢?
更何况,马斯克对“言论自由”的知之甚少和语焉不详,是明面上的事儿。收购Twitter的计划被高调宣布之后,马斯克在温哥华的TED大会上接受了克里斯·安德森的专访。谈及收购交易和“言论自由”的关系时,他表示:“我认为有一个包容性的自由言论舞台真的很重要。Twitter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城市广场,因此,人们在现实和观念上都能在法律的范围内自由发言,这一点非常重要。”
姑且不论这是任何谈及言论自由的人们都会重复的老生常谈,仅就“在法律的范围内自由发言”而论,就与马斯克自称的“绝对的言论自由主义者”形成了天然的冲突。如果马斯克追求未来在Twitter上实现“绝对的言论自由”,他就得修正自己“在法律的范围内自由发言”的认知;如果马斯克承认“法律的范围”是必要的,那么他就等于什么都没说;更遑论真正经常超越“法律的范围”发表“自由的言论”,并且曾为此付出代价和惩罚且心怀不满的,正是马斯克自己——2018年,他在Twitter上发布了数百条和私有化特斯拉有关的信息,使得 SEC 对其发起诉讼。他不得不接受特斯拉董事会专人审查自己发表的与公司有关的信息,才与SEC 达成了和解,并支付了不菲的和解金。
马斯克也尚未证明其对他人的言论自由的尊重和保护。他在收购Twitter的交易宣布后,发表了一条推文,声称“我希望即使那些我最糟糕的的批评者也能继续呆在 Twitter上,因为那才是free speech的真正含义”。然而,他本人曾亲自取消了一名加州风险投资从业者的特斯拉轿车订单,理由是该人士发表博客文章声称特斯拉的新车发布会糟糕透了。那么,我们该怎么相信马斯克呢?也许“马斯克神教”的信徒可以这么给主子洗地:最糟糕的批评者可以继续呆在Twitter上,但马斯克可以保留用其它的办法惩罚他们的权利。这样一切就合理了么?
图源:时代周刊封面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