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摄影指导曹郁老师专访:不同的摄影机和镜头,就是我不同的画笔
2022-04-25
《1921》摄影指导曹郁老师专访
如果回到100年前的中国,回到那个饥寒交迫、事关民族存亡的危难年代,你会发现有很多人都在为国家的未来奔走呼号,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电影《1921》讲述的正是那群年轻人的故事,讲述他们如何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团结一致、奋起反抗的故事。
不同于讲述历史的传统主旋律电影,《1921》在故事和影像上都散发着年轻人才有的青春感。摄影指导曹郁老师给《1921》定下的影调是现代的、诗意的、充满情感的风格,为此,他通过使用 RED MONSTRO 8K VV 摄影机、创造性的光影手法、手持摄影营造代入感等方式来实他想要的效果。
本文是 RED 对曹郁老师的专访,除了让您了解曹郁老师为什么再一次选择 RED MONSTRO 8K VV 和他印象比较深刻的两场戏的拍摄幕后外,您还能看到:
曹郁老师如何通过创造性的拍摄方案为影片增色,以及摄影指导和导演之间的配合;
为什么曹郁老师喜欢用肩扛摄影、以及他在什么场合下使用肩扛摄影;
曹郁老师对 8K 拍摄、2K 放映的看法;
曹郁老师对色彩的理解和 Lut 的应用,以及他为什么喜欢绿色;
曹郁老师对摄影机、镜头等创作工具的看法和态度;
正在拍摄的《我和我的父辈》为什么又选择了 RED 摄影机。
以下是完整采访文字版整理:
RED:这是您和黄建新导演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机缘让你们一起合作这个项目?合作方式是怎样的?
曹郁老师:最早是黄导委托制片人任宁联系我,一开始我有点意外,因为主旋律电影一般很少会找到我。后来了解到他们想让《1921》有全新的视觉效果,希望能拍出不一样的主旋律电影,而且他们为这部电影做出了一个很大的决心,于是就开始了合作。合作的过程还是挺愉快的,也很不容易,因为主旋律的电影确实很不好拍。这是我和黄导的第一次合作,他给了我非常大的支持和自由度。
RED:在画面风格上,您觉得《1921》跟以往的主旋律电影有什么突破的地方?
曹郁老师:一般说起主旋律电影就是特别稳重,或者是有种从现在看过去的怀旧感。但当年的上海非常时髦、非常现代,它有东方巴黎之称,我希望《1921》的影像能呈现出这种感觉,而不是怀旧效果。
当时接下这个项目,也是因为它的故事和演员呈现出来的年轻感觉打动了我。所以在影像上要有很强的代入感,就像你回到过去跟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建党。当时那群年轻人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这个国家是不是真的会变成新中国,他们成立共产党是件非常有激情、也很勇敢的事情。所以我特别希望摄影的风格很诗意、很有情感。
《1921》剧照
RED:《1921》里的哪些场景或者镜头是您比较满意的?
曹郁老师:有很多场景挺满意的,举两个例子吧。从技术上来说特别难拍的是追车的段落,山西影视公司,我很喜欢;从艺术和构思的角度看,我喜欢开会放马灯的段落,我觉得它是一种突破。片中有很多场会议,会议拍起来会很单调、雷同。那场戏利用光线造成了强烈的阴影,有很强烈的气氛感和心理的外化感。另外,用手持镜头来拍摄,本身也很有代入感,或者说不那么常规,要不然就很容易变成谁说话就拍谁。同时这场戏也表明了导演和摄影默契配合的重要性。导演专门设计了停电的情节,如果他不设计我也拍不成。所以我觉得一部电影画面好,它确实是导演跟摄影在不同维度上配合的结果。
我还比较喜欢追车那个段落,最早导演希望在白天拍摄,后来我跟导演建议,说如果想拍出东方巴黎的感觉可能还是晚上比较好。这时候导演跟制片人会担心,说到底需要多少灯来打那么大的场景。后来我就说可不可以用大量的灯泡,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它里面很多场景都是用灯泡。提出这个建议后导演很高兴,因为这样场景更丰富,又提供了照明,有二合一的效果。最终我们用了一万多只灯泡把整个街道给布置出来,非常壮观。这场戏导演起了很大的作用,首先他要同意这个方案,这是比较大的改动。另外,毕竟不是我们摄影部门装灯泡,是导演带着美术置景部门把这些灯泡装上,而且很多灯箱我只是提出方向,具体细节是导演跟美术一起完成的。最后拍出来的效果,我觉得确实很好。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